热议《人民的名义》

+ 关注 文章67篇

专题文章

李北方:《人民的名义》并没有你们吹的那么好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一周多之后,我才开始追剧,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了进度。也许是被刷屏的好评把期待值提高了,看过之后觉得,这部电视剧并没有大家吹的那么好。  该剧之所以一开播让人有“惊艳”的感觉,主要是因为题材上的稀缺,以及尺度上的“突破”。其实这个稀缺只存在于影视剧领域,官场小说一直不算
2017-04-16 互动:450

郭松民 | 《人民的名义》人物论之:“于连”祁同伟

  祁同伟这个人,各方面都让人想起法国作家司汤达在差不多200年前出版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索黑尔。  不是吗?于连出身小业主家庭,但不安于社会底层,一门心思要出人头地,为了爬上去无所不用其极。祁同伟也是这样,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家境贫寒,出人头地的愿望甚至比于连还要强烈。  于连爬上去的“关
2017-04-15 互动:201

萧武 | 《人民的名义》:祁同伟也能成为侯亮平,只是他出生在了农村

  《人民的名义》前半部分,达康书记圈了很多粉,但是如果看过网上流传的小说和剧本,大概很多人最同情也最感慨的,并不是达康书记,而是祁同伟。  和电视剧前半部分给人的印象不同,剧本后半部分,祁同伟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对他的身世、经历的交代也会越来越多,他最后的结局也极具悲剧色彩。  前半部分,尤其是刚开始的十集里,祁同伟给
2017-04-15 互动:229

时评:“阶级固化”是否成立?让《人民的名义》来回答!

摘要:建议 @人民日报,请把写《人民日报:一些贫者从暂时贫困走向跨代贫穷》这类文章的作者们请回来吧,把那些个写“阶级固化”不成立的作者,以及通过审稿的小编“祁厅长”们,还是赶紧让他们回去种红薯,同意的点赞! 一篇人民日报的“阶级固化”论不能成立的政文,映衬着当下火爆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
2017-04-15 互动:209

贺济中:为什么人民群众不相信政府做好事?

  正在热播的电视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剧中人汉东省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说过这么一句话:“以前人民群众不相信政府做坏事,现在人民群众不相信政府做好事了。”  周梅森通过这短短不到30个字的台词,用“以前”和“现在”两个时间段,具体地描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在人民群众
2017-04-14 互动:581

郭松民 | 《人民的名义》人物论之:“无辜”赵德汉?

  当检察官出现在面前时,处长赵德汉正在镇静自若的吃着一碗炸酱面。他住在一栋破旧的居民楼四层的一套两居室里,这栋楼的楼龄不会低于三十年,没有电梯,楼道两边贴满了小广告,垃圾井被封起来,要想丢垃圾得自己拎到楼下去。他的衬衣领子已经起了毛边,毛衣不仅褪了色,而且款式也完全过时了,厨房的水龙头滴着水,下面用面盆接着。这个时候
2017-04-14 互动:219

望长城内外:话说“人民的名义”

  话说“人民的名义”  近日,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正在湖南电视台热播,由此,我思考起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人民的名义”?  什么是“名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2)表面上或形式上。  由此可见,“人民的名义”也有两种解释(涵义):
2017-04-14 互动:244

李北方:为什么《人民的名义》中的处长赵德汉是个好干部

  《人民的名义》火了一个多礼拜后,我才开始追,跌跌撞撞算是追上了,我觉得,这个电视剧没有吹的那么好的,所谓尺度大,只是说有些情节有些台词第一次在电视剧里出现,而这些东西早就在新闻里出现过无数次了。  一开篇出现的那个某部委管资源审批的处长赵德汉,原型就是魏鹏远,纪委在魏家里搜出两亿多现金,清点时烧坏了四台点钞机,这些
2017-04-13 互动:550

王诚:《人民的名义》 能否拯救我们的信仰

    最近异常火爆的电视,《人民的名义》刷爆了朋友圈。这部既非娱乐性,又非商业性很强的电视,能够如此火爆,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正在走向理性和成熟,敢于直面现实。这部电视之所以火爆,别的看家说了一千道了一万,种种理由、泪点和故事。但是在我看来,这部电视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它触及的是我们的灵魂,尤其是触及共产党人的灵
2017-04-13 互动:259

我为什么不喜欢看《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火了,我看了几集,但发现完全没兴致看下去。不是说演员演得不好,那毕竟是一个外在形式上的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文学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十八大以来,反腐轰轰烈烈,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作为影视文学的《人民的名义》,当然也脱离不了这段背景。   反腐,反腐,反腐!
2017-04-13 互动:236

看《人民的名义》:贪官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啥这样大?

  看《人民的名义》:贪官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啥这样大?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编剧周梅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写过不少反腐题材的小说,跟这些比都是小儿科了。腐败分子比我有想象力、创造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腐败事件,远远超出一个作家的想象。”  那么,贪官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啥会这样大呢?周梅森没有
2017-04-13 互动:155

郭松民 | 《人民的名义》人物论之:酷吏李达康

  李达康出人意料的压倒了《人民的名义》中的第一主角侯亮平,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角色,这是有原因的。   李达康能干事、敢担责、不腐败,快人快语,这几乎满足了时下百姓对官员的全部期待,只是不太像是秘书出身的人。     不仅观众喜欢,省委沙瑞金书记也喜欢。所以他破例向侯亮平表示感谢,因为后者拦下了李达康的专车,当时李达
2017-04-11 互动:456

《人民的名义》之二:改革开放的推土机与工人之间,隔着一个老共产党员

  大风厂的大火之夜,身为市委书记的李达康闻讯即刻赶往现场处置,指挥灭火;陈岩石闻讯骑着电动车也赶到了现场;远在北京的侯亮平躺在床上在网络上充当围观群众;身在京州的陈海没有出场,同样身在京州的林华华也没有出场,省委书记沙瑞金也没出场。  大风厂是李达康的辖区,出了事他自然跑不了,必须赶往现场处置,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2017-04-11 互动:242

闲言:《人民的名义》为什么成功?

  弘扬反腐“正能量”的主流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获得巨大成功,在海内外均掀起热浪,可以说,这种结果出乎了很多知识界精英的预料。在他们早已固化的大脑里,认为当下的中国出不了好的文艺作品,合乎官方口径的“正能量”作品更不可能出彩。   确实,《人民的名义》在腐败表现的尺度上有着很大突破,这是该剧得
2017-04-12 互动:53

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群众为啥不满意?

  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群众为啥不满意?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第7集里,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对看着自己长大的革命老前辈陈叔叔——汉东省人民检察院原常务副检察长陈岩石说了这样一段话(大意):“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原因就是腐败问题严重
2017-04-11 互动:746

郭松民 | 《人民的名义》人物论之:悲剧陈岩石

  陈岩石是《人民的名义》中的枢纽人物。  说他是枢纽人物,是因为他总是能起到一个转折的作用,就像武侠小说里,每当情节发展不下去的时候,就有一个神秘大侠出现了,他救了危难中的主人公,驱逐了恶势力(不是彻底消灭),读者受到了惊吓,也感受到了快感,情节于是可以继续发展下去。    陈岩石也是这样。当大风厂的工人护厂队和山水
2017-04-11 互动:186

等待他们以“人民的名义”救赎,不如我们用“人民的力量”团结

  热播《人民的名义》开始便以一次激烈工人行动做引子,贪官污吏们把人民逼上绝路,廉政清官便可以“人民的名义”执法。但是人民自己的力量在哪里呢?  作者 | 郑姿妍  在最近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一一六”群体性事件是串起故事主线的一个重要桥段,折射了官商勾结、劳资矛盾、黑社会横行等
2017-04-11 互动:463

萧武:《人民的名义》陈岩石的火把照亮了大风厂的路,能否照亮共产党的路?

  《人民的名义》大火,被炒热了很多人,尤其是达康书记,但最让人动容的,也许是老革命陈岩石。  革命战争年代,他为了能背着炸药包冲锋,把年龄往上报了两岁。但当他退休的时候,就是因为这虚报的两岁,让他没能享受副部级退休待遇,而是按正局级待遇退休。为了能够给革命事业做贡献,撒了一个善意的谎,但革命成功了,最后他却因为这个善意
2017-04-11 互动:211

人民的名义里工会主席告诉你劳资如何共赢

  最近由最高检出品的《人民的名义》火热放映中,网络有人盘点了剧中热议最多的人物——达康书记,并且专门做了不少表情包,但是在笔者看来,剧中与我们工人息息相关的关于工会主席的桥段更值得关注。  剧中,老艺术家李光复扮演的郑西坡,正是被拆迁工厂的工会主席,一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基层工会干部。  媒体评价说
2017-04-10 互动:201

《以人民的名义》,人民到底在哪里?

  人民是我,我是人民。我何曾给过你名义?  热播剧《以人民的名义》中,贪官能贪,一个重要原因是“演技好”。  侯勇饰演的侯德汉,小官巨贪,自己吃着炸酱面,给母亲的生活费是每月三百元,非常清苦。而从他的住处,搜查出2.3亿现金,赃款烧坏4台点钞机。此猴这么能贪,贪了如此之多,难道仅仅是演技好?  但是丁义珍副市长,就不
2017-04-10 互动:149

达康书记的GDP我们来守护,大风厂的工人谁来守护

    《人民的名义》火了,达康书记火了,可是大风厂的工人呢?在这部难得一见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中,我们习惯性地对官场张开好奇的眼,却容易对于小人物的遭遇视而不见。其实那些小人物的命运,也许属于你我,属于我们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不妨换个角度看电视剧。  作者 | 林深 理识平 苏胡思  美编 | 黄山  没有人会想到,一部看剧
2017-04-08 互动:109

《人民的名义》一触及人民就荒诞起来

  《人民的名义》涉及官场的部分,我完全不懂,这里就不谈了。可看看它触及人民生活的部分内容,就可知这实在是一部荒诞剧。内容之荒谬、逻辑之错乱,简直不是在描述我们这个世界(更不要说我们这个社会)里的事情。  《人民的名义》第14集中,陈岩石、郑西坡等人拼凑了二十多个老工人,准备东山再起,创立新的大风集团。这里面的对话堪
2017-04-07 互动:816

评《人民的名义》:阶级固化比贪腐更可怕

  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直抒胸臆就是八个字:反腐倡廉,利国利民!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  世界上,治理腐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私有制下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中开展反腐工作,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中国出现了世界历史上短暂
2017-04-07 互动:1073

决战:莫以《人民的名义》自欺欺人

  电视上热播《人民的名义》,人民日报也出来吹捧。盛赞其尺度和演技。没能免俗,出于好奇我也看了两集。  看了之后基本上,基本上鲜有感动,没有惊讶,更谈不上盛赞。不可否认,为了这部电视剧,导演演员都挺卖力的,演技有,剧情也比较纪实。但是,但是,但是,这种电视剧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球问题也解决不了,不过一时流行罢了。说到感动,倒有一
2017-04-07 互动:1592

曹征路:“青天”反腐,越反越腐--一个多世纪了还要把希望寄托在达康书记身上吗?

  “青天”反腐,越反越腐  这是我20年前的一组旧文,发表在长篇小说《贪污指南》每一章节的前面。今天看到人们热议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还是在呼唤“达康书记”,把希望寄托在个别领导干部为民做主上。觉得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认识水平还在清官明君的思路上没有提高,颇多感慨。因此重新拿出来分享:  &m
2017-04-12 互动:557
1 2